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第二年,我院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院上下时刻牢记科研和人才培养为我院发展的第一要务,同时也是我院生存之本。积极倡导和谐和竞争双向机制,力求在发展中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科研人员安心工作,务真求实,充分发挥教授、年轻的科研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化等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新进展,全面提升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综合实力。
我院2012年计划引进1-3名具有海外背景的学术带头人,引进2名博士,充实6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力量,加强生物学一级硕士点的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注重团队领军人物的选择和培养;其次是注重团队骨干人员的选择和培养。充分利用现有的激励机制和条件,营造有利的氛围,促进人才的凸显,深度挖掘发展的潜力,增强我院科研团队活力和整体实力。2012年,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出国留学、高访学者。
空间问题是目前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生命科学研究院现有工作人员近40人,研究生近百人。这个学科的特点是研究生培养必须通过实验完成,研究人员也必须从事实验才能出成果。即便是在深度挖潜及节俭一切办公面积的努力下,现有约1500平方米实验室也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实际要求。考虑到十二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学校尽快解决相应的配套用房,增加3000平方米实验室,彻底解决发展空间问题。
积极组织和动员科研项目申报,在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力争在国家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对于横向经费建议学校不要给予任务指标,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我院计划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建立2-3个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拓展研究生培养的产学研空间。
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引领,积极推进双语化教学与精品课程建设,制订工作计划,分步实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订研究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制度建设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积极帮助年轻人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建构教学梯队,全面推进教学工作。
发表论文争取从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要求硕士生尽可能发表SCI论文,博士生一定要发SCI论文。研究人员教授、副教授希望在高水平论文上有所突破。按照学校的规划,力争在5年内达到这个目标。2012年度争取完成1-2篇好的论文。研究院SCI论文总量突破40篇。同时完成专著的部分工作。
加强生物学一级硕士点的建设,凝练每个研究方向的主攻点,同时做到方向间的相互衔接。在此基础上,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和学院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有目标有步骤地发展学科建设。力争在专业学位设置工作方面有序推进,做到相关基础工作,努力实现专业学位零的突破。
将党的工作融会到主要工作任务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展好“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实施“三结对一创争”活动,实施学生党建“三个一”工程,努力实现党建创新创优,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的局面。大力倡导热爱党、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风气,强化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动我院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力争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案例、“最佳党日活动”、“党建工作创新创优奖”、党建优秀论文、“三育人”优秀论文等评比中取得新突破。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着力抓好研一学习的班风学风建设,研二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三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与服务体系建设。以学生培养质量为根本,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培养考核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更优平台,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特别是在学生管理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有效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向学校申请设置一名专职辅导员。
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改革,强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紧迫感,合理引导广大教师多出标志性成果。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的科研交流与合作,与多方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多领域的合作研究和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2011年,在巩固原有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争取开拓新的合作科研和合作培养途径,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
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明年将以“师生学术道德、行政职业道德、学生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榜样示范、主题教育、考核评价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坚持严格学术纪律,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