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流行性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大麦区广泛发生,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栽培小麦具有大量野生亲缘物种,它们是小麦抗白粉病遗传育种的宝贵资源。
近期,我院何华纲团队联合河南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在小麦抗白粉病研究领域取得多项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上。
2022年8月9日,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JCR Q1)上发表了题目为“Large-scale mutational analysi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2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59个功能位点,揭示了其分布规律,发现了一个突变热点和一个显性负效应位点,为深入研究抗病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打下了基础。
新发现的突变热点
2022年9月6日,在《The Crop Journal》(卓越计划期刊,JCR Q1)上在线发表了题目为“Molecular cytogenetic analyses of two new wheat-rye 6RL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wheat powdery mildew”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创制和鉴定了两个携带新的白粉病抗性位点的小麦-黑麦6RL易位系,并开发了6RL特异性KASP标记以加速6RL新易位系的育种利用。
新种质的白粉病抗性及农艺性状
2022年11月9日,在《Plant Communications》(卓越计划高起点期刊,JCR Q1)上在线发表了题目为“Orthologous genes Pm12 and Pm21 from two wild relatives of wheat show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but divergen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来源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1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揭示了Pm12及其直系同源基因Pm21的白粉菌小种识别特异性差异,以及编码蛋白所存在的分子内互作模式的差异,还揭示了Pm12/Pm21位点在小麦族中的进化特性。Pm12的克隆将大大促进其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并加速其抗性机理的解析。
Pm1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PM12和PM21引发细胞死亡及蛋白质分子内互作的比较分析
我院刘天磊、汪进、孟庆峰等老师和硕士研究生陈昭昭同学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